两岸企业代表了解智能制造产品。(海西晨报记者潘薇摄)

“两岸的智能制造业合作空间巨大,特别是引进人才发展将推动发展。”3月23日,智能制造AI论坛在厦门火炬高新区举办,本次论坛由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指导,福建厦门智能制造发展促进会主办。

近200位两岸企业主管参与论坛,并有11家企业来现场参展,接洽交流人次近1000次,集合了海内外行业专家学者,探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之路。精彩的智能制造技术和明确的政策导向让不少传统制造业者有了更多的想法。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厦门厂区总经理室陈丹梅表示,友达进行智能制造的运用已有多年,从最初简单的自动化生产,发展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生产管理、预防性监测等,让机械化生产代替基层劳动。

为了进一步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同时也为其他行业提供智能制造服务,去年,友达光电成立了子公司达智汇智能制造(苏州)有限公司。“这是友达光电转型升级的一次探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陈丹梅说,“我们分别在昆山、苏州及厦门都建立了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在报废成本、设备综合效能、品质水准方面都有大幅度改善。”

友达光电厂长陈慧昌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关注生产数据如何更智能化管理,把生产数据“数字化”,通过论坛和业界专家碰撞出更多火花,借助论坛和对接企业的力量,可以发展得更快。据了解,友达光电和参与论坛企业睿视智觉开展合作,睿视智觉的视觉识别、AR、VR等技术对于友达光电改善生产线、提升管理有帮助。

台湾博士、博智深学科技董事长贾国城表示,AI人才培养有助力高新区制造升级。他说:“2017年,我们为富士康进行专业人才课程培训,富士康在智能制造方面一直都很关注,也大力投入资金,将流水线车间赋予智能化。”

对于台湾AI人才来说,来到厦门发展正当时。“厦门市出台了不少鼓励台湾人才来发展的政策,有助于人才对接企业,推动产业发展。”贾国城说。

在他看来,厦门周围原本就有非常成熟的制造型产业生态链,大部分属于中型以下的规模。“火炬高新区如果能在园区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这些无法自行进行智能化升级,也无力负担昂贵的专业人工及设备投入成本的企业,提供可公用的大数据平台,并且租用人工智能相关服务的话,必定能够让这个区域的制造业得以在智能化的浪潮中顺利转型,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为厦门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