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即将在南京召开,本文旨在通过对智能制造中的能源管理的本质和方法论进行论述,以增进对智能制造的全面理解和认知。使得我们在追求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制造。

工业4.0报告明确指出,智能制造的目的在于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其广泛的战略目标是,在一个给定的资源和能源水平上实现最大可能的产出,以及使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以达到一个特定的产出;前者说的是生产效率最大化的问题,后者是指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问题。这就要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能源管理方案,即在生产过程中,持续优化资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

因此,需要认清能源管理的三方面问题。

首先,能源管理是一个战略问题。这缘于内外部环境影响和企业品牌战略所导致:

一方面企业的利润水平普遍呈下降趋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利润越来越难;同时,政府的节能环保政策标准却越来越高,执法越来越严。另一方面,绿色品牌创建成为时代潮流。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和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互联网公司如谷歌、苹果、阿里等都积极拥抱绿色,比如阿里通过支付宝的“蚂蚁森林”和菜鸟绿色包裹来实施其O2O的绿色战略。

其次,能源管理是一个IT问题。这体现在:

能源管理应该是企业IT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能源信息化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能源管理的核心是能源数据的加工利用,需要与MES、ERP、公用能源系统、设备管理、环境等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能源管理应该由IT部门来牵头,能源动力、设备、财务等部门来配合实施。

第三,能源管理是动态变化的。

如果说产量是自变量的话,那么能耗就是因变量,即能源不是自动产生的,而是因为机器设备的运转而带来的,受产量的变化而变化。除此以外,影响能源性能变化的因素还有人、机、料、法、环、管理等。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在带来生产模式巨大变化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因之而大幅变化。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能源管理变得复杂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能源管理需要从粗放式的能源管理走向精益化的能源管理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

粗放式能源管理主要是财务驱动。即能源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满足财务成本核算的需要,完成基本的数据统计和能源平衡分析即可,很少去考虑能源性能和效率。同时,能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保证能源供应以满足生产,不去考虑怎么样既满足生产、又能让能源成本最小化。

与之相对,精益化能源管理主要是管理驱动。这主要体现在:

1)把能源性能的提升,能源效率的提升放在第一位。

2)以能源性能指标如单品单耗指标为核心。

3)注重闭环管理,通过人和技术实现能源性能的最大化。

比如,为每一种产品建立一个单耗标准,基于单耗目标来管理人和生产过程。过程中有三个步骤,首先是建立指标;其次是衡量绩效;第三是纠正偏差。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改变工厂管理习惯,操作习惯,来达到能源性能改进;通过工艺的改造,设备改造来达到节能的目标。

总的来说,基于各种能耗指标来动态衡量管理绩效,最终通过人和技术的共同改进、通过PDCA闭环管理,实现能源性能的整体提升。这个我们把它称之为精益化的能源管理。

智能化的能源管理

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能源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生产指纹”。能源数据是反映设备运转和车间生产状况的最真实有效的一个数据,因此,能源数据是工业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维度,企业应该重视和充分利用这个数据。

首先,通过数据建模和智能分析,让“能源数据说话”,从而实现能源数据价值利用的最大化。比如,可以用能耗数据来统计运行时间、统计生产停机频率和停机时间,以分析设备的可用性;还可以通过设备能耗数据来分析和评价工人工作量和工作效率。

其次,应用AI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来自动控制设备运转。比如,通过与ERP、MES系统的融合建立全厂能源优先生产模型(区别于订单优先),当订单交付不是很紧迫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能源优先模型,以能源消耗最小化来安排生产。而当订单需要紧急交付时,再自动切换到订单优先模型,调整设备工作模式,保证能源安全、足量供应。

无论如何,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能源管理模式。当然,任意一种能源管理模式,最终还是要实现降低能源成本,因为能源管理的本质是成本管理,怎样尽可能的降低能源消耗,是能源管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目的。